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群工作 > 学习二十大精神专栏 > 正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与二十大报告高频词对比研究——论中国共产党的四个自信
2023-01-18 孙承俊 

摘  要:通过多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学习领会精神后,笔者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展开对比研究,发现同样的高频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锐减,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高频词,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的工作报告是一个总结成就、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大会。大会号召: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面,我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展开对比研究——论中国共产党的四个自信。

——中国共产党(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党)”出现了356次,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党)”出现了161次,减少了195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从党的十八大至今,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用16个“我们”来全面总结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干成的大事要事。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正确、光荣的党,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做出的丰功伟绩。

——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展”一词出现了232次,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发展”一词出现了107次,减少了125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了“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需要坚持的发展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发展中加上定语“高质量”,充分说明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对发展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从五年前报告中的“发展”到五年后报告中的“高质量发展”,加之“发展”一词的锐减,充分表明了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延展到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这是“发展”一词锐减的根本原因。

——人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203次,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105次,减少了98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体现在“用情”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体现在“用心”!高频词“人民”一词的锐减,主要原因是体现在党对人民从“真情”向“真心”更高境界的转换上。

——坚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一词出现了132次,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一词出现了91次,减少了41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坚持”一词出现了47次,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坚持”一词出现了23次,说明我们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132个“坚持”,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自己选择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坚如磐石,表现出无比强大的定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一词减少了41次,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与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辉煌的成就,坚持一词成为高频词和高频词的锐减,足以说明我们党对四个自信的强大定力和信心。

——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建设”一词出现了165次,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建设”一词出现了71次,减少了94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五年增加了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在这样庞大数据作所取得成就支撑的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谋篇布局中,“建设”一词还出现了141次,充分表明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我们的责任与使命重大。而在五年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建设”一词减少了94次,这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和已经完成的历史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增长到114万亿,这是在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新冠疫情背景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十年增加了60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万元增加到8.10万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等等。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完成了多年来想建设而没有建成的伟大工程,为四个自信注入了强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面对四个自信时,我们是豪情万丈、雄心勃勃、自信满满。

——中华民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华民族”一词出现了43次,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华民族”一词出现了17次,减少了26次。

“中华民族”这个词,在五年后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减少了26次,说明了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必太多的自我强调,因为我本就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的强大自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了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和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百年大党,不但要做好中国的事,还要放眼世界,造福世界人民的博大胸怀。

——制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制度”一词出现了101次,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制度”一词出现了29次,减少了72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提出,要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健全民主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等。制度一词在报告中出现101次,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时隔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提出了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制度”一词由101次锐减到29次,充分说明了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委员会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出现了70次。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出现了29次。减少了59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定力坚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充分表明了我们的党和人民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无比的坚定和自信。

——文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一词出现了79次,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文化”一词出现了30次,减少了49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个部分专门布局文化建设工作。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说明我国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通过五年的文化繁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文化”一词只出现了30次,20次出现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表明了我国在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及活态利用中取得的辉煌就成,高频词的锐减,可以得出我们文化自信的结论。

——治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治理”一词出现了44次,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治理”一词出现了17次,减少了27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第一部分,“治理”一词出现了8次,36次出现在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中。通过五年的“治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治理”一词只出现了17次,锐减了27次,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中所取得的卓越功勋。也表明了治理领域范围在缩减、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在逐步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变成实现。

——复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复兴”一词出现了32次。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复兴”一词只出现了16次,减少了16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部分,“复兴”一词出现了11次,充分表明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愿望之迫切,使命之艰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中,“复兴”一词只出现了16次,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目前,我国正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

通过对两个报告中高频词的对比研究,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坚持用“四个自信”强基,在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后,又率领新一届党中央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接续奋斗。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