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群工作 > 学习二十大精神专栏 > 正文
生态文明大使命 自然和谐共生梦——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
2023-01-31 陈 祺 

10月16日上午,佩戴着党徽在生态环境工程分院二楼会议室,现场聆听直播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紧扣大会主题认真梳理记录关键词,仔细体会大国大党领导人的娓娓道来,深感行稳致远的领袖风范。下午,阳光灿烂、风和日丽,园林教研室党员老师相聚马家底时光家庭农场大草坪,不仅仅是感受阳光的普照大地,更是用党的光辉见证年轻人的成长。晚上,宏观阅读共青团中央发表的《一头速览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大会主题,充分体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力奋发、勇毅前行”的谆谆教诲。特别是“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部分,和生态人产生同频共振,引起极大共鸣。结合自身园林教学工作实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顺着生态环境文化建设进行深入学习思考,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华夏秦岭脉,生态大使命

历史的眷顾与青睐成就了陕西在中华文明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自然的造化也给陕西留下一座神奇而独特的山脉。(1)秦岭横亘在中国版图坐标中心,唯一呈东西走向,被誉为中国人中央国家公园。(2)既是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也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不同动物在此交会融合,号称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更是启迪心智、修身养性、抚慰心灵的仙都与福地。(3)秦岭不仅是万类霜天竟自由的自然王国,更是哺育中华文明、承载中国历史的龙脉。在其荫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华统一的春秋霸业,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基础,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个高峰。(4)因为有秦岭的屏障及其流淌而出河流的滋养,才会有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在秦岭北麓的渭河岸边,演绎数千年的风云大剧,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5)曾经孕育并哺育了中华文明的秦岭至今还在恩泽着陕西乃至全国,依然承载着“南水北调”的新使命,牵系着中国的未来。

2、龙蟠雄鸡腹,两山分三貌    

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作为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状如昂首蛟龙蟠卧;既是周礼之邦、秦制汉风的肇始地,又是盛唐华章的中心、丝绸之路的起点。整体地貌为南北高、中间低,西北高、东南低;以北山和秦岭为界,形成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自然经济区。(1)陕北黄土高原覆盖了50~200m不等的风积黄土,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沟壑纵横,塬、山、梁、峁交错;以桥山、黄龙、子午岭和陇山为界,洛川原、宜川北原、富县交道原和黄陵隆坊原等,是陕北的主要粮仓和煤炭石油产地。(2)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长约360km,既是陕西主要产粮区和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也是人类最佳居住模式之“壶中天地”的典范,号称“八百里秦川”。(3)陕南秦巴山地北自秦岭、南至巴山,海拔多在1500~3000m,在汉江沿岸形成了汉中、安康盆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一派江南水乡景色,既是陕西的鱼米之乡,也是历代兵家“屯兵储粮”之地。

3、文化根脉源,灿烂中华梦

1)《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信息库,《诗经》是中华民族上古时代的精神家园,《道德经》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2)大汉王朝既取“汉”字壮阔、豪大之意,也有纪念汉中之意,更多的是因为汉朝国势强大。“汉子”从原来专指汉军士兵,逐渐演变为对一些有豪勇之气的男子的称呼;其优秀者则被称为“好汉”,是民间对男性的高度评价。(3)唐朝是一个诗化的社会,不仅为后世贡献出瑰丽无比的诗篇,而且社会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宛如鲜花盛开的百花园,让各种不同的艺术有了肥沃的土壤,有了适宜的光照和雨露,有了自由竞放、争奇斗艳的大环境。(4)在20世纪上半叶,凭借黄土大地深厚的文化积淀,凭借陕西蕴含的精神力量,陕西以圣地延安--新中国的摇篮--而再次成为中国政治风云的中心,也再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5)让曾经在三秦大地上创造过汉唐盛世的智慧活力与红色经典迸发出来,充分发挥陕西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性、完整性和至高性以及自然资源独特性优势,强化教育大省的基础条件,推进当今陕西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努力开创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4、低碳大模式,三位一体融

低碳模式是科学技术、人文艺术和生态文明“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有意识地把科学理性和人文感性结合起来,从而在更深层上把握低碳生态的灵性。这一模式既体现时代性,又富于创造性,是一种尝试性的发展理论创新。(1)科学技术“理性”层面,增添源动力:立足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各地实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在认识、把握和运用规律上下足功夫,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更好地把握各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减少盲目片面成分。(2)人文艺术“感性”层面,把控大方向:人文感性可以理解为从人出发,以人为目的,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认知能力、道德能力和情感能力的总和。(3)生态文明“灵性”层面,自然共和谐:生态文明灵性主要体现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切,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的追求,对生命与世界存在的和谐期待。用“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从更深层面拓展了人与自然应当和睦相处的伦理关系,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创立一个全新式的人类生态文明。

5、强国复兴梦,贯彻生活行

人类目前因物质极大丰富正处在生存与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着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抉择转型的关键。环境文化建设以生态文明为导向,无疑是从颈瓶处着手,旨在进入人类文明的新高度。生态文明体现了未来文化的核心理念,不仅是一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更是一场集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于一身的人类文化价值和文化战略的深刻革命;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关键,以人生命本体的和谐为终极指向。其本质在于通过环境文化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行为习惯,模仿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谋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其重点在于从日常起居、衣食住行的点滴做起,逐渐培养低碳意识;其难度在于通过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和低碳景观的剖面样板建设,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低碳消费来满足自身生存、享受和发展,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消费方式。

必须理性地承认,实现生态文明的低碳梦,将会有一段漫长艰辛的路要走。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万众一心的建党精神,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道上一直会有陕西生态人的身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