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疫情去 共沐春日暖阳 相聚书香校园
根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生态环境工程分院于5月10日积极开展开学第一课培训,组织2018级各班返校学生开好“待到疫情去,共沐春日暖阳,相聚书香校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此次主题班会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一、奏唱国歌
全体师生起立,奏唱国歌
二、致敬最美“逆行者”
向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致敬,学习“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并开展讨论。
三、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1.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成立学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机构,制定和完善学院防控工作“三案七制”。
“三案”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防控工作方案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分期分批返校工作方案
“七制”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疫情报告制度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晨检制度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复课证明制度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传染病防控及健康教育制度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生活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2.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为学生返枝做好充分准备。
3.做好疫情防控各类物资准备。
准备好足量的84消毒液、75%酒精、手洗消毒液、电子测温仪、水银温度计、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橡胶手套、喷雾器、喷壶等防控物资,确保顺利开学。
4.做好了开学准备,迎接学生返校
制定了学生返校工作方案,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清扫、消杀,门禁审核、食堂用餐、公寓住宿、医院医疗、教室上课等环节都做了充分准备。
学生返校后的日常管理
1.实行晨午检制度
学生每天7:30之前、13:30之前自行测量体温,进行网上健康打卡,一旦发现学生中有发热(体温≥37.3°C)、头痛、咳嗽、乏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时,立即向辅导员(年级网格员)报告,按程序启动应急预案。
2.实施网格化管理
采取“三项、五级”的网格化管理,即:实行人员(学生)网格化管理、校园区域网格化管理和楼宇网格化管理“三项”及学院、分院、年级、班级、宿舍“五级”管理。确保“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落实。
3.加强学生返校后日常行为管理
严格控制人群密集性活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学生错峰用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和卫生行为习惯,倡导学生走出宿舍、走出网络、走向操场,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提高疫病抵抗能力。
4.严格实行学生公寓封闭管理
学生凭一卡通进出公寓,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严防无关外来人员进入公寓。对体温异常学生进行登记,并及时联系校医院进行处理。严禁校外住宿,实行晚点名制度。
5.做好学生心理干预及疏导工作
通过线上线下,利用多种渠追向全体学生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干预工作,严格落实省委厅和学院心理干预通知要求,特别注重对由湖北返陕和目前在湖北实习学生的心理疏导。
6.加强对未返校学生的监管
建立未返校学生台账,做好每日健康打卡,安排专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充分体现学习关怀、情感关怀、人文关怀、心理健康关怀,妥善安排因疫情误课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
7.禁止校区人员大规模流动
疫情期间学生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学生禁止外出校园,不举办聚集性活动。对因特殊原因进出校的学生,凭《校园一卡通》及学生处证明进出校园。
8.密集场所设置体温监测岗
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体温监测岗,对进入人员实行体温检测,未戴口罩人员及对检查中发现体温超过37.3度人员,立即按照相关要求处置。
9.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严格请销假制度,班主任做好因病请假学生的病情追踪,认真填写《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表》《学生因病缺课病因排查登记表》和《学生因病缺课病情追踪记录表》,病愈学生须持病历和医院证明经校医院审核,到班主任处销假后复课。
学生返校后如何防护
1.加强个人防护
①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和感染病人。
②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成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③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④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避免接触野生禽兽
①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
②避免前往动物园、农场和属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
③不得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己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
④禁止将宠物带入校园,严禁在宿舍内饲养宠物。
3.杜绝带病上课、聚会,发现情况早报告
①若本人或周围同学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第一时间报告辅导员,等待医护人员到场处理,同时告知接触病人、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②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接触他人请佩戴口罩。要避免带病上课及聚会。
③不信谣,不传谣,严禁利用社交媒体传播不实信息制造恐慌情绪。
六、应急情况处置
应急处置“六步骤":四观察、再报告、三消杀、先隔离、五调查、六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