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艺术与文化的智慧点亮大学生五彩幸福人生
——为生态分院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点赞
5月18日下午,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3D多媒体室举行,作为评委认真听取了42个项目的汇报,为同学们精心构筑的“生态梦”深深感染着,夜晚难以入眠,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敲击着键盘,好似与每一个同学进行交流座谈,逐一理顺创新思路,为个性洋溢的同学们点赞。
技术加工创意篇:用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思维改造生活
梁隽的“木质手机支架”,让人们在便捷中分享自然的情趣。
吕金的“共享家具”,结合专业进行技术创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方向。
薛鑫娅的“奇艺花架”,或灵活转动、或自由升降、或艺术组合,带给人们生活艺术的“曙光”,在“星盖木屋”中享受家庭的甜蜜。
周小钧的“创意DIY雕刻”,让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而且是自己动手吆。
曹苏昱的“厨房垃圾粉碎机”,让环保文明走进我们的生活。
刘莹的“海绵洗浴间”,让中水得到回收利用浇灌花园,积少成多,让人们体会“浩渺”来自你、我、他。
赵琴的“生态创意市政垃圾桶”,从发现问题到调查、手绘,感觉是实实在在的干着事情,执着精神让人感动。
薛苗苗的“与水同行净水杯”,让野外生活更加安全、环保。
杜丑丑的“智能防霾窗帘”,采用纳米分子材料,不仅能防止雾霾天气,平时还能防止紫外线呢!
黄飞的“景观植物微型空气质量检测显示器”,与花盆自然结合,让人们在绿色中养成关心自己身体的自觉习惯。
王虎子的“汽车行为掌上通”,智能检测、停车安全、车温恒定,让爱车更舒适、更文明,体味高科技的魅力所在。
种植加工创意篇:用绿色的眼光和融合的智慧改变生活
曹明东的“氧光雨林”,用造型灯具+多肉植物+水生植物点亮你的亮丽生活,成为家庭环境的革新者。
孙梦凡的“秦梦——雾霾天敌”,立足防尘苗木基地,悬赏完成小型专业绿化设计、施工与养护,探索治霾新路径。
张晓波的“园林植物百科”,以超常的气度,从宏观着手起步。
郭晨辉的“花匠,多向设计个性化插花”,旨在辅助全面创新。
奚梦园的“人望树 · 鱼窥荷”,以和萌为立意,融鱼、水生和光电为一体。
耿可强的“袖珍玻璃花园”,以风铃为创意,体验动态艺术的旋律。
张坤的“4R生态家园”,让绿色更贴近生活,让能源充分利用。
黄嘉祥的“生态家园,让你的生活多姿多彩!”,量身订做私人小院。
王佳的“家庭水幕影院”,让3D、VR以微型走进家庭生活。
细节服务创意篇:用和蔼的笑脸和勤快的双腿影响生活
周香伶的“绿色,你想要的 ”,从乾州挂面着手,通过序言、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几句话就能说清创业,成为汇报的典范。
苏潮潮的“大学生校园服务联盟”,通过校园兼职、网络通讯、假期打工和拍拍二手平台,让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
冷文钦的“大学生跳蚤家园(二手交易平台)”,针对二手旧货,变废为宝、重复利用,让每一个大学生找到“YOU”适合。
于奥杰的“校园的网络天使”,通过悬赏的形式,趣味性地完成发布、服务、筛选和接取任务等环节,让工作成为一种享受。
许宇铭的“区域蔬菜超市APP”,通过细致入微的科学营养搭配,让绿色生态有机蔬菜,以最小的成本进入人们的餐桌。
袁敏的“哎呦——网上旅游”,让随时随地的快速旅游成为现实。
刘雨尘的“优家”,以居家户型诊所为核心驱动,让居室更富个性。
万昱晨的“LOGO-创意工作室”,让创意设计更为便捷。
梁金旗的“植物文化衫”,通过3D让衣着富有青春个性。
雷雅倩的“个性服饰私人订制”,通过独家订制,享受品牌策划的高端服务。
文化精神创意篇:用超前的理念和正向能量传递生活
李聪的“微爱心,随时随地去爱”,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把大爱奉献。
张思甜的“拒绝孤单”,引入“树洞”理念,以聚会、出行和旅游的方式,让我们成为爱好大自然的同路人,给我们自己一个希望。
雷馨雨的“留守儿童的呼唤”,以秦兴花木中心为依托,通过爱心平台的传播,让留守儿童在认养的绿色植物中得到快乐。
加增增的“老年爱心屋”,关注夕阳红,就是解决社会的后顾之忧。
张洋洋的“手绘网络课堂”,让志同道合者“涂手摘星”。
毛嘉浓的“Sheging资源共享”,以租借的形式方便众生。
王倩的“灵魂树”,创新殡葬新形式,让灵魂得到升华。
实干先锋创业篇:用坚定的行动和快乐的心情体验生活
常超的“农城土特产营销”,立足无公害、纯天然,在行动中体会创业的艰辛,在老师的鼓励下咬牙坚持着。
党佳成、韩晨的“记忆杨凌”,让校园纪念品成为一种情怀。
许馨文的“秋凌—绿植到家”,以创意花贴为标志,以一流的售后和贴心的服务,迎来日渐增多的客户。
韩晨的“农小助”,注册成立杨凌晟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定制化生产、一站式服务,已经在按“韩总”规范自己的言行,精神头还儿不错。
郭利的“节能型小城镇污水处理新型成套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作为免动力系统,与陕西碧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筑农村新环境。
创新创业保障篇:用博大的胸怀和宽阔的肩膀支撑学生
有韩东锋、刘卫斌、王虎三位教授作为先行官,以身作则示范,同学们看亲眼得见。
有学生工作办公室、分院办公室全体老师的默默奉献,组织安排,同学们能隐隐感觉到。
还有教研室许许多多老师的师生与共,交流座谈,反复修改,同学们能明白这是为什么!
林业教研室的韩东锋、孙德祥、田雪慧、王晓群、余歌…
园林教研室的刘卫斌、方大凤、龚飞、张纯、阮煜、陈丹…
环艺教研室的张英杰、李军科、张慧、赵朝、金苗苗、王花蕾、柴艺超、陈佳、张美妮…
环保教研室的苏少林、王虎、赵秋利、王春梅、朱海波…
更有党总支、分院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评委会的热情鼓励与严格“挑剔”,同学们能在困难面前继续前进,热情不减——
李社义,周博,刘卫斌,张英杰,韩东锋,孙德祥,王虎,陈祺
努力吧,同学们!
将这一青春个性“生态梦”,怀揣三五年,拼搏七八年,坚持二三十年,总有收获快乐的日子!
李峰博 陈 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