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2022年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号召、国务院批复和我校党委关于乡村振兴有关会议精神,根据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省级党建标杆院系建设工作实际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主体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探索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率领的乡村振兴建设的理念、思路、制度和方法,全方位、多举措、多角度地开展乡村振兴的文化与技术建设,建立和完善学院支持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工作者的三农服务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的意义
按照“分类指导,产业先行,项目引爆,文化润心,党员示范”的原则。以科技引领产业振兴为前提,以责任优化组织振兴为基础,以使命担当人才振兴为核心,以和谐统筹文化振兴为关键,以文明推动生态振兴为保障。充分发挥校政企三方资源互补优势,积极推行落实“专家联科技产业、科研联生产刚需、企业联市场拓展、部门联政策底线、党员联困难群众、书记抓示范典型”的“五联一抓”工作模式,发挥我校科教优势,统筹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杨职力量,提供生态方案。
三、工作原则
1.借鉴成功经验
本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有以往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一是提前精心准备,合理计划安排;二是校政企三方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三是全力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使整体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四是将学院多年服务乡村工作经历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提高,从文化角度构筑杨凌乡村振兴创意优化路径新模式;五是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并争取单位配合支持。
2.直面刚性问题
一是从宏观发展的角度来看,仅仅帮助农民解决现有的具体技术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去努力解决方法和理念问题。二是从文化建设角度来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三是解决历史脉搏不清晰,文化塑造不够突显,文明传承出现断带环节等短板。
3.优化解决办法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村委会的组织管理作用。
(2)将不同的引爆项目按地域分片包干,谁愿意干就先规划设计,探寻个性化项目建设路径。
(3)从校政企共融于基层的角度,充分发挥驻村企业的互动优势,及时总结乡村振兴多方融合路径模式的实践经验,并积极推广完善。
(4)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让村民参与进来,还应邀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本地青年人参与其中,特别是乡贤达人和企业家为建设自己的家乡出力出智。
4.创意适宜路径
(1)因“史”制宜路径,以寻觅过往痕迹并把脉峰谷为前提,乡村因“文化的挖掘孵出”而振兴;
(2)因“地”制宜路径,以象限理念考察并统筹把控为基础,乡村因“地利的灵性呼出”而振兴;
(3)因“研”制宜路径,以发展理念统领并融合项目为核心,乡村因“地利的灵性呼出”而振兴;
(4)因“问”制宜路径,以直面现实问题并优化建议为关键,乡村因“问题的协调解决”而振兴;
(5)因“果”制宜路径,以总结升华经验并推广应用为保障,乡村因“城市的反哺共融”而振兴。
四、建设任务
本次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将突出推动产业振兴,聚力打造标杆样本、助力基层组织建设、打造教学科研基地等,集高校院系、区内企业、示范区、杨陵区、乡镇街办、驻村等集体智慧,征求广大村民的社情民意,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作,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把该村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依托“四支”专业队伍,轮流进行技术和文化项目引爆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工程学院专业优势和人文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建四支专业项目团队,立足杨凌,辐射周边,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己任,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融合,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彰显学院特色。形成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的《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四支专业队伍分别是:
1.组建“博士+乡村振兴科技支农”项目团队
(1)主要任务:立足崔东沟村三种不同类型地貌环境等,开展生态科技支农等乡村振兴研究工作。
(2)成果要求:成果具有可视性的生态科技支农成果;撰写论文(典型案例)1个(篇)。
(3)项目负责人:王小鸽
2.组建“教授+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项目团队
(1)主要任务:立足杨凌崔东沟村塬边特殊环境,开展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与保护等生态乡村振兴工作。
(2)成果要求:形成工作方案1部;成果具有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和可视性;撰写论文(典型案例)1个(篇)。
(3)风景园林方向负责人:衣学慧
(4)生态修复或水土保持方向负责人:韩东锋
(5)环境治理与保护方向负责人:赵秋利
(6)环境艺术方向负责人:周景斌
3.组建“科技人员+企业技术帮扶”项目团队
(1)主要任务:立足杨凌(崔东沟村)开展技术帮扶,推动乡村科技振兴。
(2)成果要求:形成发明专利1项以上;审定新品种1个以上;帮扶3个以上企业;撰写论文(典型案例)1个(篇)。
(3)负责人:赵建民,钱拴提,陈祺
4.组建“学团组织+留守儿童”梦之队
(1)主要任务:立足崔东沟村幼儿园和小学生,开展留守儿童学业帮扶、困难帮扶、励志帮扶、心里辅导等志愿服务,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理想的翅膀。
(2)成果要求:建成省(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1项。
(3)负责人:李睿扬
(二)建成三大生态基地,着力生态振兴,让村民有生活富裕感
1.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崔东沟村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在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建设教授+工作室,博士+工作室,立足乡村振兴展开研究,把崔东沟村建设成为生态乡村振兴成果的孵化器,打造一批生态乡村振兴成果试验田、将该基地建成生态乡村振兴的创新窗口。
2. 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积极鼓励师生立足该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建设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作品展示馆,将职业技术教育纳入乡村振兴,展示职业教育成果及工匠精神。组织学生走进崔东沟村,根据地方灵性,因地制宜设计乡村小品,遴选优秀作品,建设村民休闲小品景观,提升村民生活休闲的实用性、舒适性、艺术性。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3.成立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崔东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崔东沟村生态乡村振兴学院)
立足崔东沟为省内外开展生态乡村振兴骨干培训工作,成为生态乡村振兴骨干培养输送基地;加强生态乡村振兴研究,打造崔东沟生态乡村振兴模式,形成固化的、可复制、可示范、可引领的模式,向省内外推广。
五、工作路径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按照“分类指导,产业先行,项目引爆,文化润心,党员示范”的原则,以科技引领产业振兴,以责任优化组织振兴,以使命担当人才振兴,以和谐统筹文化振兴,以文明推动生态振兴。协调发挥校政企三方资源互补优势,积极推行落实“专家联科技产业、科研联生产刚需、企业联市场拓展、部门联政策底线、党员联困难群众、书记抓示范典型”的“五联一抓”杨凌特有融合工作路径。
1.成立书记亲力亲为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中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总支委员会 书记
副队长: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及乡村发展局负责人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专业教师
杨陵区乡村振兴局美丽乡村办负责人
成 员:杨陵神农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陵街道办组织委员
崔东沟村村委会 书记兼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崔东沟村委会,全面负责“五联一抓”助力乡村振兴的日常工作。
2.成立以技术和文化为支撑的生态环境工程学院“五大”专班
(1)组建“博士+乡村振兴科技支农”团队,
(2)组建“教授+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团队,
(3)组建“党组织+乡村振兴文化建设与传播”团队,
(4)组建“科技人员+企业技术帮扶”团队,
(5)组建“学团组织+留守儿童”梦之队。
3.成立以市场和项目为支撑的企业协同专班
北京中金盛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杨凌分公司(崔珂华,建筑装饰)
农业银行杨凌支行副行长徐波浩(农业项目贷款)
陕西岁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崔岁顺,建筑施工)
杨凌神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陈有相,贺麦女,果蔬种植)
陕西垚森园林景观有限公司(李松,园林设计与施工养护)
陕西垚森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松,植物生产)
杨凌一土一木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吴亮亮,果蔬生产,养殖;杨凌新时代田园综合体建设,乡村振兴马家底落地项目)
杨凌丰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李宏涛,农业产业咨询服务)
杨凌睿景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李惠龙,乡村项目创意设计)
崔东沟村幼儿园园长(崔青团,幼儿教育)
4.成立以支部联建为特色的红色战斗堡垒(攻坚克难小组)
(1)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园林党支部与陕西垚森园林景观有限公司、陕西垚森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组成乡村振兴马家底规划设计联建小组,办公室设在马家底五号院教授与博士工作室,主要进行马家底艺术街区的统筹规划与设计创意。
(2)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林业党支部与崔东沟村党支部功能联建,设置崔东沟村乡村振兴党建协作共建实践基地,办公室设在崔东沟村委会五联一抓办公室,主要进行崔东沟与马家底之间的塬边水土保持治理,探索试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六、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分院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培育校企共建明星支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工作案例1篇。
七、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取得实效,必须加强政策保障、机制保障和制度保障,方能达成建设目标。
1.政策保障
分别由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及乡村发展局、杨陵区乡村振兴局、杨陵街道办负责校企协同“五联一抓”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关政策支持,确保乡村振兴工作任务的落地。负责提供或制定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标准,对标对表、有的放矢;负责结合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实际,制定崔东沟村2022—2025乡村振兴规划,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要实行挂图作战,定期销号,确保如期实现乡村振兴既定目标。
2.人员保障
组建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教授、博士根据产业需要联合组成崔东沟村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针对刚性问题,优化诊断,协同解决,全面负责该村的科技与文化双支撑。
3.资金保障
积极主动争取农业项目资金、省部共建资金、科研基金等,确保建设任务顺利按期落地。
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办公室 2022年6月2日印发